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公筷制、分餐制等倡议再次进入公众视野,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。实际上,17年前,“非典”暴发后,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也曾呼吁推广使用公筷,但遗憾的是“雷声响雨点小”,最后不了了之。为何至今我们还没学会使用公筷?
“多筷齐发”可能让“病从口入”
“够不着的菜,别人夹给你;有老人在,晚辈要给老人‘敬菜’;有小孩在,老人更是不停给他们夹菜。讲究一点的,会另外拿双筷子;没那么讲究的,直接就用自己的筷子。”曾在欧洲国家留学的湖南长沙市民杨女士说,国人通常认为给他人夹菜表示尊敬、亲密,实际上不符合健康观念。
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告诉半月谈记者,合餐可能造成不少病毒、细菌在就餐者之间传播。比如幽门螺杆菌、感冒病毒、乙肝病毒等都有可能在相互夹菜中传播。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教授吴安华说,分析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可得知,很多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都和共餐密不可分。国内惯用的“多筷齐发”合餐习惯,确实不健康、不卫生,隐患不少,早就该大力革新了。
“现在餐饮业很发达,很多市民家里吃饭少,跟同事、朋友、客户甚至此前并不认识的人一起吃饭的机会越来越多。你根本不知道对方健康状况,在这种情况下,不使用公筷问题多多,防不胜防。”长沙一位餐饮从业者说。
公筷制、分餐制踟蹰不前
尽管对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的好处国内已形成共识,但在真正实施推广时,传统习俗与人情面子往往成为梗阻,公筷制、分餐制甚至遭遇少数人强烈反对。
“一家人吃饭,还要分着吃,一点也不热闹。你是嫌弃我们老还是咋的?”听说儿媳妇要在家里搞分餐制和公筷制,在长沙帮忙带孙子的李老爹急了。
“我妈妈带小孩,喜欢把自己咬过的肉给小孩吃,还说孩子就是要吃得粗一点,才好带。”在上海工作的周荣告诉半月谈记者,一些长辈旧观念一时难以改变,分餐容易成为家庭代际矛盾爆发的导火索。
赵婷在长沙经营两个知名度较高的餐饮品牌,共有6个门店。她说,她的一家门店,从2008年营业开始就坚持在包间内每个餐位上放两双筷子,一双用来夹菜,一双用来吃饭。10多年来,这家店一直坚持这个做法,但是实际运行情况并不是很理想。
为避免扎堆聚餐,青岛一餐饮企业后厨工作人员在制作团体订餐的盒饭 李紫恒 摄
“大多数食客都没有交替使用两双筷子,我分析主要是因为没这个意识,换筷子比较麻烦,有时吃着吃着就忘记了。”赵婷说。
推行餐桌革命正当其时
事实上,分餐制在历史上早就存在。有文化学者指出,从五代十国时期名画《韩熙载夜宴图》可以看出,画中一人一桌,桌上食物也是一人一份。由于生活方式变迁、民族融合等原因,合餐制逐渐成了我国日常餐饮习惯的主流。
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很多餐饮从业者都对合餐制进行了反思,认为此次疫情是推广公筷的好契机。
在同为“筷子兄弟”的日本,分餐制则是人们走亲访友、聚餐聚会的不二之选。在日本留学多年的白琪对半月谈记者说,在日本与朋友聚餐吃饭时,一般备有公用的夹子夹菜,有时也用公筷,有的餐馆还会将饭菜分置于一个个的餐盘。
赵婷认为,相关部门可以立法强制餐饮行业推广公筷或实行分餐。另外,还可以在餐饮门店或餐桌上放置醒目的标识,提醒食客使用公筷公勺,并通过返券积分等方式鼓励食客采用公筷制、分餐制。
采访中,还有专家学者建议将公筷制、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,可仿效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革命,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。